成语:瞠目而视
拼音:chēng mù ér shì
解释:原形容书法笔势潇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指识大体,顾大局。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只见蒋舒叫曰:“吾已降了魏也!”佥大怒,厉声骂曰:“忘恩背义之贼,有何面目见天下人乎!”拨回马复与魏兵接战。”
例句:
出自: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注释:犹言忘情脱俗。夕阳:傍晚的太阳。傍晚的太阳,古老的道路。比喻凄凉愁苦的景象
典故: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指违背道德和伦理。
清·徐珂《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当监临,斯文扫地。”
注释:得:能够。没有办法知道。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典故: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子二》:“《申子》与《商君书》,皆《韩非》之类,然其连类比事,不逮《韩非》远甚。”犹削足适履。比喻本末倒置或勉强凑合。
《晋书·阮咸传》:“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
注释:狗在主人面前摇尾乞怜。形容对人逢迎献媚的丑态。比喻全军覆没。同“只轮无反”。
典故:元·方回《湖口寄方去言》诗:“和篇勤唾玉,枉教妙钩银。”果:结果;因:原因。把结果当成原因,颠倒了因果关系。
《魏书·逸士传·李谧》:“绳枢瓮牖之室,华门圭窦之堂,尚不然矣。”
注释: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形容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
典故:三国·魏·应璩《荐和虑则笺》:“质性纯粹,体度贞正,履仁蹈义,动循轨礼。”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新唐书·刘悟传》:“兄岌(郭岌),事悟为牙将,常乐滏山秀峻曰:‘我死必将葬此,望气者言其地当三世为都头异姓,河北谓都头异姓,至贵称也。’”
注释: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
典故:《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指无中生有地乱猜疑,导致自己吓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