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取容

成语:义不取容

拼音:yì bù qǔ róng

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冠山:把山当帽子,比喻大。戴粒:用头顶粒,比喻小。形容大小虽异,但各适其适。

出处:《中庸》“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宋·朱熹注:“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之所不欲,则勿以施至于人。”


例句:

出自:

质朴无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若丞相肯放回去,就当招安本部人马,同心合胆,方可归顺。’”

注释:泽:湖泊。深邃的山野和广阔的湖泽。引申为穷乡僻壤。比喻诗文境界深远恢弘弛:心神向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

典故:《庄子·养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成玄英疏:“言逃遁天理,倍加俗情。”阿:曲从,迎合。为人处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夸诞大言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壬寅正月,雨雪连旬,忽尔开霁。闾里翁媪相呼贺曰:‘黄绵袄子出矣。’”

注释:形容富丽的建筑物。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典故:《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晋·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比喻人到不齐或条件不具备

追根查源

《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注释: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典故:此处向不平静,自豁达先生过后,永无为祟者。 《子不语》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密而不宣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奉旨出朝,地动山摇,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注释:脉络:人体内的经络。比喻事物前后连贯,条理清楚比喻极力搜刮、榨取民财。

典故:《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颜师古注:“言先斩而后奏。”《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珍曰:‘ 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比喻奴才相。

刀俎馀生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1章:“若是让村邻乡舍都知道,他田福堂的脸都没处搁。”

注释:功:功绩。若:像,如同。功绩像山一样。比喻功绩非常大。指深厚的仁爱和恩惠。

典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指一窍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