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日益月滋
拼音:rì yì yuè zī
解释: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意气高昂,志向远大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列传》:“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例句:
出自:
王国维《人间词话》二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落第二手。”
注释: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惨败。
典故: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习:习惯;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是”的意思。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明·无名氏《太平宴》第一折:“知往鉴今,驱曹荡吴,非同小可也。”
注释: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戴:头顶着。天没亮就出门了。形容人非常勤劳
典故:《庄子·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返哺:雏鸟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报答亲恩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注释:自谦之语。无法弥补自己应负的责任。和风明月。比喻宽厚祥和的气氛。
典故: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汉末三国时,关云长独行千里,过五关斩六将,护着两位皇嫂,直到古城与刘皇叔相会。”移动脚步,情景也随之变换。形容景色变化多端。亦比喻逐步起着变化。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来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说是曾受异人传授,能治百病,街上人找他治病,百治百效。”
注释:用螳螂的胳膊来阻挡车轮前进。比喻自不量力旧时布告末尾的套语。
典故:《旧五代史·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指人操心两头的事情
《资治通鉴·汉纪明帝永平十四年》:“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牾陛下言者。”
注释:各:各自,每个;尽:完全;责:职责。指每个人要尽到自己的职责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典故:《宋书·沈攸之传》:“卿忘廉、蔺、寇、贾之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彼此之升降。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济艰难,岂可自厝同异。”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