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苟延残息
拼音:gǒu yán cán xī
解释: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好象懂,又好象不懂。
出处:清·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学师]谓[马建忠]能洞隐烛微,提纲挈领,非徒钻故纸者可比。”
例句:
出自:
明·汤显祖《邯郸记》第十八出:“一从卢郎征西,杳无信息,不知彼中征战若何。”
注释: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1.郑重;隆重。《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番調動,老爺可必得像模像樣答上頭的情纔使得呢。” 陈世旭 《小镇上的将军》:“小镇到处都在盘算和议论着,怎样象模象样地给将军送行。”2.合格。 叶圣陶 《李太太的头发》:“婆婆妈妈的一些办法,看待学生象看待自己的女儿或媳妇,唠叨一阵,又温存一阵,哪里象个象模象样的校长!”3.体面好看。 吴组缃 《一千八百担》:“从前姓宋的走出一个人来,都是象模象样,有貌有礼的。”
典故:林语堂《思满大人》:“今也不然,举目皆是‘同志’。”典当身体,出卖性命。指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二:“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注释:畛域:范围,界限。不分界限、范围。也比喻不分彼此。同“ 運籌決策 ”。 唐 刘知幾 《史通·言语》:“逎籌畫策,自具於章表;獻可替否,總歸於筆札。” 宋 苏辙 《臣事策下》之五:“是以天子安坐於上而士大夫爲之奔走於下,大者爲之運籌畫策,治百官以濟其大事;而小者爲之按米鹽,視鞭箠,以奉其小職。”
典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礼士亲贤急访求,卑辞枉驾会儒流。”
注释:指妓院。比喻捏造事实陷害别人。
典故:《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兴盛之时必须考虑衰微之时。
唐元稹《招讨镇州制》:“如王廷凑遂迷不窹,诸道宜便进军,以时翦灭。”
注释:假装耳聋口哑,故意不理睬。形容感受极深刻。
典故:陆文夫《江南厨王》:“但是每人都有这种可能,来读完这本《新潮食谱》,可以一饱口福,也可以一饱眼福。”连续、反覆地颠簸。
清·冯桂芬《林文忠公祠记》:“公驰驱绝域,犹手笺酬答无间。匠门弃材,累公之明。”
注释: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也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同“千日斫柴一日烧”。没法形容。
典故: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不淫不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焉。”犹言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