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扣楫中流
拼音:kòu jí zhōng liú
解释:使根基深固而不可动摇。同“深根固柢”。指有前世仇怨。形容积怨很深。也用作昵称。
出处:南朝 梁 简文帝《筝赋》:“耳热眼花之娱,千金万年之寿。”
例句:
出自:
《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
注释:连续地小声地自言自语。有时也带有抱怨的意思。待:等待;蓍龟:蓍草和龟甲,古人用以占卜。不等着用蓍草和龟甲占卜,而吉凶已经大白。表示事态发展显而易见。
典故: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彰君之恶伤私义,二者无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轻于齐而累于楚也。”置:设,办。举行盛大宴会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注释:把银钱花在无用的地方指全面衡量其功罪是非。
典故: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六讲:“所以穷本极源,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
《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注释:形容暮春时绿荫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 唐 韩琮 《暮春浐水送别》诗:“緑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緑暗紅稀起暝烟,獨將幽恨小庭前。”装扮妖怪骗人。比喻故意做作,把事情弄得玄妙莫测。
典故:《大宋宣和遗事》享集:“徽宗叫苦不迭,向外榻上忽然惊觉来,吓得浑身冷汗。”形容人生短暂。
《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裴启《语林》:“[石崇]乃命取珊瑚,有三尺,光彩溢目者六十七枚。”
注释:人世间的活地狱。比喻黑暗的社会。犹三六九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典故:元·关汉卿《裴度还带》:“有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将俺这贫傲慢,把他那富追陪,那个肯恤孤念寡存仁义。”指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齐语》:“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肢之敏,以从事于田野。”
注释:指脸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处不合,各不照面。指跟着大家一道行动。
典故:北周庚信《序》:“柱国赵国公发言为论,下笔成章,逸态横生,新情振起,风雨争飞,鱼龙各变。”珠槃: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