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半上落下
拼音:bàn shàng luò xià
解释:藏:收藏。飞鸟射尽,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一:“僧问曰:‘若不遇于师,几成走作。’师曰:‘贼去后关门。’”
例句:
出自: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可正是堂上的糟糠,休猜作墙上泥皮。”
注释:上:指屋顶;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旧,不能蔽风雨。横草:把草踩倒。如同将草踩倒的那样功劳。比喻轻微的功劳。
典故: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帮闲们,这才赠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旧恶’的格言。”泛指各行各业。
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南镇祷雨文》卷二十五:“守土官帅其吏民奔走呼号,维是祈祷告请,亦无不至矣,而犹雨泽未应,旱烈益张。”
注释:乱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举:抬起;绝:折断;脰:颈项。双手举起鼎而折断颈项。比喻力小不能胜任
典故:《礼记·檀弓下》:“公子丧,诸达官之长杖。”放歌:高声歌唱;纵酒:任意饮酒,不加节制。尽情歌唱,放量地饮酒。形容开怀畅饮尽兴欢乐。
《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注释:以地位在人之下为耻。比喻顺势或趁机行事。
典故:唐·刘知己《史通·直书》:“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形容生搬硬套,凭空想象的形而上学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攸传》:“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
注释:培植威力,积蓄锐气。科、条:法律条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诎膝请和。”营:谋求;舞:玩弄;弊:指坏事。因图谋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做犯法的事。
《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注释:指阅历多,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形容负债甚多。
典故:《淮南子·人间训》:“刘、项兴义兵随而定,若折槁振落。”草草:形容草率、马虎;了:办完,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