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乐极则忧
拼音:lè jí zé yōu
解释:登峰造极。比喻达到极点。指集体所有制或个体的没有保障的工作
出处:《尚书·大禹谟》:“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
例句:
出自: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注释:形容女子姿态柔美。亦借指美人。比喻毛病很多,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典故:《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指使饥饿者得食,疲劳者休息。
元·无名氏《望江亭》第三折:“我和他话不相投,我可便见他呵。”
注释:张开袖子成为帷幕。形容人多。各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比喻各行其是。
典故:清·赵执信《海鸥小谱·长句》:“绮罗红粉轻于尘,膝行匍伏擎金樽。”指灾难深重。
《晋书·元帝纪》:“爰暨世祖,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注释: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形容十分周到、严密,毫无差失漏洞。
典故:《晋书·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安定、祸乱、存续、灭亡,指国运的各种情况
宋·朱熹《朱子谏类》卷五十一:“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注释: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典故:《列子·周穆王》:“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长驱:不停顿地策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长距离不停顿的快速行进。形容进军迅猛,不可阻挡。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鼓腹讴歌笑不彻。”
注释: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指原物归还,并无损失。
典故:《书·汤浩》:“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覆:倒置;盂:圆口器皿;固:坚固。像倒置的盂一样安稳。比喻十分稳固,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