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扶老挟稚
拼音:fú lǎo xié zhì
解释:私:个人的;惠:好处,实惠。私人间的小恩小惠比喻不能及早罢手或毫无准备
出处:《元典章·户部·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例句:
出自:
《诗刊》1978年第4期:“谁都说,开来继往,军民喜悦。”
注释:用以指身懒神昏。整:整顿,收拾。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典故:唐·韩愈《论佛骨表》:“数千百年以来,未有伦比。”爱护老人,同情穷人。
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注释:豕:猪;涂:泥。猪背上有泥。比喻极为污秽以一寸之指而测深渊。比喻浅学不能探明深理。
典故:晋·葛洪《抱朴子·诘鲍》:“俭以率物,以为美谈,所谓盗跖分财,取少为让,陆处之鱼,相喣以沫也。”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指产生同情心。
宋·苏轼《用旧韵送鲁远翰知洛州》:“永谢十年旧,老死三家村。”
注释:用“黄”对仗“白”。指只求对仗工稳。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典故: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有你的勇猛进取,就不能无我的审慎周详,这就叫作相辅而成。”不正当的、不正派的压不倒正当的、正派的事物。
唐·程晏《萧何求继论》:“萧河为法,斠若画一。”
注释:形容遥远偏僻的地方。形容受外界刺激、诱惑而精神不能集中。
典故:明·郭勋《英烈传》第35回:“那德胜奋勇争先,以一当百,杀的汉兵大败而奔。”辈辈:一代一代。世世代代
《汉书·韩信传》:“众庶莫不辍作怠惰,靡衣媮食,倾耳以待命者。”
注释:仰头朝天而大声地笑。多就对某件事不以为然而采取旁若无人的态度而言。断:截断;分:分出。借指男宠
典故:汉·陈琳《为袁绍讨檄豫州》:“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暇取用。”把沙当做米,量时高呼数字。比喻安定军心,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