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浮踪浪迹
拼音:fú zōng làng jì
解释: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犹言迎刃而解。比喻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8回:“守其在我,听其在天,是或一道,所怕者,磨易鳞,涅易淄,一念之错,终身之悔耳。”
例句:
出自:
清·无名氏《绣花鞋》:“明人何必细说。你也知道是谁,却就是明知故问呢!”
注释:吠:狗叫。狗朝着外人乱叫。旧比喻各为其主。丛:丛林;驱:赶。把雀赶到丛林。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典故:晋·王隐《晋书·刘锟传》:“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长叹者也。”用于大事的计策,结果只用在小事情上。表示计策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战国策·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注释: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相:相貌,样子。小户人家的气派。
典故:茅盾《林家铺子》:“大家喝了一会闷酒,抓腮挖耳地想不出好主意。”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韩城田益,字迁之。黄庭坚以谓不足以配名,更之曰友直……何独取诸此?某曰:夫直者,刚者之长也。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注释:挈衣之领,提网之纲。比喻抓住要领。离:离散。树叶飘散,冰雪消融。比喻原先聚于一处的人或物分散消失
典故: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4回:“或是寻把柴火,把两口棺材放成一堆,烧成灰骨,洒的有影无踪。”甘饵:甜美的糕饼。用优厚的赏赐,作吸引人的甘饵
徐绍武《检察长人选》:“好同志啊!我永远忘不了你!希望你坚强地安然无恙地度过这横灾飞祸之年。”
注释: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不必开口说什么。多表示要求不会得到同意。
典故:唐·李商隐《柳枝》诗序:“柳枝,洛中里娘也……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吹捧、恭维别人。
《慈恩传》:“唯谈玄论道,问因果报应。”
注释:青鸟:古代传说中传送信件的使者。比喻常通信息,传递消息。指不自尊、不知羞耻或不知好歹的人。
典故:老舍《四世同堂》:“别跟我装蒜了,死不开口。打开天窗说亮话,你的小命攥在我手心里。”形容人的才智浅薄。自谦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