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眠花宿柳
拼音:mián huā sù liǔ
解释:要远望千里就要登更高的一层楼。比喻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同“咬文嚼字”。
出处: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有脚书厨》:“[龚程]自幼读书于南峰山先都官墓庐,攻苦食淡,手未尝释卷。记问精确,经传子史,无不通贯。,乡人号为‘有脚书厨’。”
例句:
出自:
《清史稿·朱之弼传》:“世祖严治贪官蠹役,特立严法,如非官役不用此例。”
注释:仗义:讲义气;疏财:分散家财。旧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典故:明·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点催首放富差贫,保上户欺软怕硬。”魂:灵魂;魄: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形容惊恐到了极点或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
宋·苏洵《权书下·孙武》:“今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
注释: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
典故: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17回:“城中兵不血刃,鸡犬无惊,百姓大悦。”
注释: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悄:静。静悄悄的,听不到任何声音。指非常寂静
典故:麟振,语出《诗·周南·麟之趾》:“鳞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指上天开导其心意。
唐·韩愈《送穷文》:“太学四年,朝齑暮盐,惟我保汝,人皆汝嫌。”
注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斗争非常激烈。披:穿着;擐:套穿。穿着战袍,套起铠甲。形容做起战斗准备
典故:《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战国·楚·屈原《九章·惜诵》:“九折臂而成医兮。”王逸注:“方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人睡在关隘之上,蚕茧晒在日光之下。比喻不得安宁。
唐王勃《滕王阁序》:“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注释:指把阴和阳搞差了。后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同“意得志满”。
典故:《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