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啜菽饮水
拼音:chuò shū yǐn shuǐ
解释:比喻去职。卑:低下;谄:巴结奉承;足:音“巨”,过分;恭:恭顺。低声下气,阿谀逢迎,过分恭顺,取媚于人。
出处: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十章:“某省一位县委书记说,由于多年的近亲繁殖,如果查处一个科级干部,就会得罪半个县城。”
例句:
出自:
南朝·颜竣《为世祖檄京邑》:“支军别统,或焚舟破釜,步自姑熟,或迅楫芜湖,入据云阳。”
注释:螭:通“魑”,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妖精。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厚:不可轻薄,端谨。指才能高,品德端谨。
典故:汉·鼌错《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汉书·食货志上》:“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驰骋:奔驰。疆场:战场。骑着马奔驰在战场上,形容英勇作战,无可阻挡。
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诗经·大雅·民劳》
注释:属:集中在一点。指引人注意。指轻佻浮薄,没有知识。
典故:唐·释道世《法苑珠林》:“未见钻火得冰,种豆得麦。”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唐·杜甫《越王楼歌》:“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注释: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藉:垫衬。古时居父母之丧,坐卧在草垫上,枕着土块。形容悲痛欲绝。
典故:《列子·黄帝》:“寝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行:路;号:大声哭叫。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们极度悲哀。
明·何景明《上杨邃庵书》:“群猜共怒,一吠百声,持辩风起,发言雷同矣。”
注释:形容事物精妙高超,非人力所能为。同“ 蚤出夜入 ”。《墨子·尚贤中》:“賢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耕稼樹藝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
典故: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2回:“响马得财漏网,瘟太守面糊盆,不知苦辣,倒着落在我身上,要捕风弄月,教我哪里去追寻。”毡:兽毛毡子。客人来人没有毡子可坐。形容清贫的生活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侯》:“破镜重归,盟心不改,义实可嘉。”
注释:穷:意尽。原指一天之内,使尽全力。比喻尽一天的力量、工夫。表示人又重操旧业。
典故: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5回:“逛窑姐儿的人,倘给老爷查着了,他不问三七二十一,当街就打。”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