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苦思冥想
拼音:kǔ sī míng xiǎng
解释: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不算第一也算第二。形容突出。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卷一五:“荆公少年,不可一世。”
例句:
出自:
唐·慧能《坛经·宣诏品》:“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
注释:犹昼伏夜动。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典故: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7回:“我们索性去截住他,夺了盘缠,抢了白马凑分,却不是遂心满意之事?”比才艺,争最妙。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9回:“别说我是他妗子,我就是他娘,他‘儿大不由娘’,我也管不的他。”
注释:泛指老人与孩子。见“黄童白叟”。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同“钓名沽誉”。
典故:战国·楚·宋玉《神女赋》:“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指非常困难。
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二十八:“自古大兵大役,未有不民怨沸腾,丧国亡身者。”
注释:比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同“连宵达旦”。
典故:《晋书·符朗载记》:“坚尝目之曰:‘吾家千里驹也。’”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
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指互相帮助,使彼此安居。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
典故:毛泽东《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
波澜不惊出自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现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注释:形容伤势很重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游目:远眺。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典故:《诗经·秦风·蒹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毕:完全。凶恶的面目完全暴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