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拳不离手
拼音:quán bù lí shǒu
解释:蠹:蛀虫;剖:破开;虻:蚊虫。蛀虫能毁坏梁柱,蚊虻可以赶走牛羊。比喻忽视微小的有害因素就会产生大的祸患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同“一劳永逸”。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前后军兵紧相并,左右枪刀厩围定。捋袖揎拳挺盔顶,破步撩衣扯剑迎。”
例句:
出自:
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今日投至见大人,似那拨云见日,昏镜重明。”
注释:后世以之为礼贤下士之典实。鲜:少。有开始,很少有终结。指做事有头无尾
典故: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江老夫妻,女儿三口,杀猪也似的叫喊,擂天倒地价哭。捕人每揎拳裸手,耀武扬威。”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话题广泛。同“说古谈今”。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
注释:百:一切。形容一切的努力和作为没有一样成功,即毫无成就。掺水细磨。形容工作深入细致,费时很多。
典故: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万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从大海底下捞取一根针,形容非常难达到目的。
明·无名氏《太平宴》第一折:“刘皇叔施仁布恩,爱惜军卒养下民。”
注释: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指按照规定或惯例处理的公事。
典故:《新唐书·张巡传》:“巡下车,以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同“安常处顺”。
唐·韦庄《和集贤侯学士分司丁侍御秋日雨霁之作》诗:“洛岸秋晴夕照长,凤楼龙阙倚清光。”
注释: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同“放荡不羁”。兴:兴起。兴起云彩,布下雨。比喻神魔鬼怪神通广大
典故: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五卷:“有弘农杨蘧者,曾到岭外,见阳朔、荔浦山水,谈不容口。”冰冻融解,箭靶射中。比喻问题解决,障碍消除。
《后汉书·周燮传》:[冯良]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冠裂裳,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
注释: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犹总而言之。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一·寿堂》:“今士人尺牘中稱人之母曰‘壽堂’。蓋不知忌諱。案 陸士衡 挽歌云:‘壽堂延魑魅。’注曰:壽堂,祭祀處……又指丘塜爲壽堂。究而言之稱人之母者豈不背理傷義乎?”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但究而言之,远胜于罗马字拼法无疑。”
典故: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暗笑道:‘好是耳聋口哑!不要走!看棍!’那怪更不怕,乱舞枪遮拦。在那半空中,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斗到三更时分,未见胜败。”上上下下一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