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珠光宝气
拼音:zhū guāng bǎo qì
解释:比喻顺势或趁机行事。回心:转过心意。转变念头,转归善良
出处:文场选士,纷纷都是才俊徒,少甚么镜分鸾凤。 元·高明《琵琶记·临妆感叹》
例句:
出自: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注释:苟安:暂且偷生;一隅:一个角落。指一个小地方。暂且在一个小地方偷安。指统治者对外来侵略不进行抵抗。占据一个小地方以偷安。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
典故: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西汉·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4章:“逃难的老百姓在敌人的炮火下东跑西奔。”
注释: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典故:苏曼殊《遁迹记》:“尔时诸天昏暗,盲风暴雨,震荡川陆。”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汉·荀爽《与郭叔都书》:“盐车之骥,自非伯乐,无以显名,采光剖璞,以独见宝,实为足下利之。”
注释:《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阙子》:“ 魯 人有好釣者,以桂爲餌,黄金之鈎,錯以銀碧,垂翡翠之綸,其持竿處位即是,然其得魚不幾矣。故曰,釣之務,不在芳飾。”后以“翠綸桂餌,反以失魚”指华而不实者必然事与愿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是以聯辭結采,將欲明理,采濫辭詭,則心理愈翳。固知翠綸桂餌,反所以失魚。”年纪大,德行好。邵,亦作“劭”、“韶”,美好。
典故:《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犹言一无是处。形容全都是错的,没有一点对的地方。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连阡累陌,一片荆榛,居民间有孑遗,颠连穷困之状,有不能殚述者。”
注释:宏:广博。杰出的才能和远大的志向市:买。穷苦读书人买瓜只挑个大的。比喻以言谈和外貌取人
典故: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比喻困苦之极。
李纳《姑母》:“姑母不爱求亲告友,不爱向人诉苦。”
注释:形容字势雄浑超逸。同“束縕請火”。《汉书·蒯通传》:“故里母非談説之士也,束緼乞火非還婦之道也,然物存相感,事有適可。” 宋 方岳 《三虎行》:“打門聲急誰氏子,束藴乞火霜風寒;勸渠且宿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租瘢。”
典故: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3回:“不过栖栖遑遑,总要一车两马,我看常肃先生去买了车马再去实行才行。”形容溃逃时的狼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