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拔赵帜易汉帜
拼音:bá zhào zhì yì hàn zhì
解释:指陈设安排形容人的外貌清瘦有神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
例句:
出自:
明·陶宗仪《辍耕录·汉儿字圣旨》:“若蒙圣慈,特发使命,宣示德音,开其生路,彼亦识时达变之士也,宁不以数万生灵为念乎!”
注释: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指父母。萱花指母,椿树指父。
典故:清·张南庄《何典·序》:“总属有口无心,安用设身处地。”猊:狻猊,即狮子;骥:骏马。如愤怒的狮子撬扒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
《晋书·严谭传》:“以八纮之广,兆庶之众,岂当无卓越俊逸之才乎?”
注释:每天饮食要花费上万的钱。形容饮食极奢侈。畏:敬畏。敬畏天命,怜悯世人的困苦
典故:明·张居正《番夷求贡疏》:“因而连合西僧,向风慕义,交臂请贡,献琛来王。”谓漆黑一团。同“黑天摸地”。
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
注释:闭口翘舌。形容因惊讶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指上等的、第一流的食品,精致可口的饭菜或味道鲜美的食品
典故:《汉书·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今,反复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6卷:“在任治得路不拾遗,犬不夜吠,丰稔年熟。”
注释:长斋:终年吃素。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撺哄:起哄。乱哄哄群鸟飞舞。形容你一言我一语,嘈杂混乱
典故:郑观应《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十大学书》:“一般自命开通之学生,粗得西学皮毛,辄满口名词,自诩为通才硕学……有不可一世之概。”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德宗贞元十年》:“法贵必行,慎在深刻,裕其制以便俗,严其令以惩违微损有余,稍忧不足。”
注释:阙:缺;漏:遗漏。指弥补事物的缺陷和漏洞。分散兵力,到处防守
典故: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十四章:“明末起义首领中一向重视养子,而且以养子继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指说话斩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