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患难相共
拼音:huàn nàn xiāng gòng
解释:鸿:大。宏伟的事业,远大的志向或谋划。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出处:唐·皮日休《郢州孟亭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
例句:
出自: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这就对了,就得这样,谁问咱都告不知道,要没这种精神,咱早就让人一窝端了。”
注释:困:忧;衡:横。心意困苦,思虑阻塞。表示费尽心力,经过艰苦的思考。衿,同“襟”。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
典故:唐·吕温《地志图序》:“名山大川,随顾奔走;殊方绝域,举意而到。”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注释: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不能忍受那种苦楚。
典故: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若有苟且,天地不容。”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清·蒋士铨《一片石·访墓》:“我把你这狗傍人势的奴才,我是服张天师管的,你那个老头儿,又不是道纪司,我怕他怎的。”
注释: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或比喻年轻女子的笑声指生病发高烧。
典故: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断:砍下;续:接上。砍下手来再接上一块玉。比喻得不偿失。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
注释:指日夜不停。同“连日继夜”。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典故: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宣布恩德,承受风教。指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六回:“众将军年虽弱冠,各负雄才,文武兼通,正堪为朝廷之股肱,庙廊之梁栋。今能顺天知命,解甲而降,准拟青史标名,流芳千古。”
注释: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旭日:初升的太阳。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
典故: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