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玉圭金臬
拼音:yù guī jīn niè
解释:濡:湿;毫:毛笔。磨好墨,把毛笔润湿。指动手写文章犹蓬头垢面。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彪传》:“是以《春秋》爱子教以义方,不纳入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
例句:
出自: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至于列公,听这部书,也不过逢场作戏,看这部书,也不过走马观花。真个的,还把有用精神置之无用之地,费这闲心去刨树搜根不成?”
注释:存:存留;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典故:唐·杨炯《浑天赋》:“鲁阳麾戈兮转于西日,陶侃折翼兮登于上玄。”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晋·潘岳《秋兴赋》:“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
注释:念:思念。爱慕贤者,怀念故旧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典故:明·李东阳《祭孔氏女文》:“我女之嫁,凤翥鸾翔。我女之行,山遥水长。”偕生:与生俱来。先天性的疾病。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神妙,了解事物的变化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典故:清·张岱《天保九如》:“齐眉举案,相对如宾。”引起麻烦之事。同“惹是招非”。
清·龚自珍《杭大宗逸事状》:“买破铜烂铁,陈于地卖之。”
注释:一再作揖行礼。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典故:明·宋濂《跋东坡书〈乳泉赋〉后》:“李侍郎微之,谓笔老墨秀,挟海上风涛之气,当为海内苏书第一,诚知言也。”酒色:酒和女色。指沉迷于花天酒地和色欲之中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
注释: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同“长幼有叙”。即鸡冠花。
典故: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