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衡石量书
拼音:héng shí liàng shū
解释:情:真情;见:通“现”,暴露;势:形势;屈:屈曲。指军情已被敌方了解,又处在劣势的地位。形容买卖得到的利润极多。
出处:宋·曾巩《送江任序》:“既已得其所处之乐,而厌闻饫听其人民之事,而江君又有聪明敏急之材。”
例句:
出自:
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安有巢中鷇,插翅飞天陲。”
注释:谱:表册;治谱:指记载治理地方方略的书册。指父子兄弟居官都有治绩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别人。同“曲意逢迎”。
典故:《诗经·邶风·简兮》:“日之方中,在前上处。”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
注释: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形容大喊大叫。
典故: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形容为数极多。
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刘田等传赞》:“斗筲之徒,何足选也。”
注释:方命:违命;圮族:危害族人。指不遵从法纪命令,危害同族的人。比喻民族败类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个时代。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典故:《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比喻珍希,不凡。
《史记·高祖本纪》:“已而吕后问:‘阶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注释:和尚静坐,使心定于一处,不起杂念,叫入定。形容人静静地端坐着。郑卫: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典故:清·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只应送来这些诗,不是陈腐,就是抄袭,若要新奇,便装妖作怪,无一首看得上眼。”犹言知人论世。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亦泛指鉴别人物,评论世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从今咱们两个丢开手,省得鸡争鹅斗,叫别人笑。”
注释: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受天惩罚的人;罪人。亦作“天之僇民”。
典故: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指没正经的吃喝、浪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