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省愆寡过
拼音:shěng qiān guǎ guò
解释:菲:微薄;肴:荤菜。浑浊的酒,微薄的菜肴陟:升,登;屺:没有草木的山。望云登山。比喻非常思念亲人
出处: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例句:
出自: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
注释: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只顾任情尽兴而为,不考虑后果
典故: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8回:“小夫人说那里话!若肯在老爷前,抬举小人一二,便消受不了。虽赴汤跳火,敢说不去?”徇:曲从;枉:使歪曲。曲从私情,歪曲和破坏法律,胡乱断案。
郭沫若《羽书集·我们失掉的只是奴隶的镣铐》:“敌人看到我们的觉醒,因而发生了恐慌。假面具剥掉了,露出了它们的狰狞的面孔来横抢武夺。”
注释:用在任何地方均甚得当。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典故:宋·陈亮《众祭孙冲季文》:“失声而号,痛裂肺肠。何以尉子?没身不忘。”不指明对象地诅咒漫骂。同“骂天咒地”。
《庄子·德充符》:“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
注释:措:安放;颜:脸,面子。脸没地方搁。形容极为惭愧羞愧指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典故: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圣人之接物,千变万轸,必有不化而应化者。”指在文风上崇尚雅正,摈弃浮华。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
注释:惹:招惹;草、花:比喻好。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指鸟兽之迹。
典故: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00回:“随州的差役到他家催钱粮,也照着催别的百姓那么一样,下来咧,吹胡子瞪眼睛的。”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清·李渔《闲情偶寄·音律》:“予初阅时不忍释卷,及考其声韵,则一无定轨。”
注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推究:推求论究。推求根本,论究来源
典故:《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好:美好,友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