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涤瑕蹈隙
拼音:dí xiá dǎo xī
解释: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①严肃而认真。②形容正大光明。
出处: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您都待重裀而卧,列鼎而食,不如我拂袖而归。”
例句:
出自:
《宋史·苏易简传》:“况城邑焚毁,片瓦不存,所过山林,林木匮乏。”
注释: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见“众口铄金”。
典故: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夫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鲁穆公时国事危急,漆室之女对国家深感忧虑。指不当政的人对国事担忧
明·胡应麟《诗薮·五代》:“而独称王仁裕、和凝为文章宗匠,以饶著作故。”
注释: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倚:仗,凭借;凌:欺压。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典故:孙犁《小说杂谈·谈比》:“但文章一事,涉及意识形态,奥妙无穷,千变万化,众口纷纭,莫衷一是,要想比出个结果,使观众心服,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红楼梦》第六一回:“春燕说荤的不好,另叫你炒个面筯儿,少搁油才好,你忙着就说自己发昏,赶着洗手炒了,狗颠屁股儿似的,亲自捧了去。”
注释: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表里:内外;奸:虚伪狡诈。比喻用勾结、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做坏事。
典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加。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按,《汉书》本传颜师古注:“皆倾慕其风采也。”宁愿被处死也不肯受辱。
唐·柳宗元《愚溪诗序》:“清莹秀彻,锵鸣金石。”
注释: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比喻况历多,经验丰富。
典故: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颂扬恩德,赞美功绩。
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
注释:汉武:汉武帝;孤:遗孤。汉武帝把8岁的儿子托霍光辅佐指在暗中做见不得人的亏心事。同“暗室亏心”。
典故:《西洋记》第11回:“可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使尽金还在,过去光阴哪里寻?”抚摸着墙壁。比喻言论主张比较软弱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