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远垂不朽
拼音:yuǎn chuí bù xiǔ
解释: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词。
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夫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例句:
出自:
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注释:串在同一钱串上,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脉络连贯,事理相通。惜:爱惜。指才能品行相同的人互相敬重
典故:宋·高晦叟《珍席放谈》下卷:“岁设水陆斋,常旁设一位,立牌书曰:‘夙世冤家石介。’”瑟:弦乐器。弹瑟歌唱。比喻用曲折的方式表达情意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注释:形容风沙、雨雪大或人马等极多。犹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卑劣的人。
典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这么明白的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鹘:同“隼”,一种凶猛的大鸟。比喻骁勇无敌。
明·李东阳《送宪副君提学浙江序》:“进贤黜恶,励勤惩惰,恬退有奖,奔竞有罚,责之周而任之重矣。”
注释:勿忘心安原意是告诫人们不要忘了内心的坦然。做人做事都要心安理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别忘了心灵上的慰藉。指耐人寻味。
典故:鲁迅《呐喊·阿Q正传》:“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闲话休题,书归正传’这一句套话里,取出‘正传’两个字来,作为名目。”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注释:指某件事自己参与在内。古代静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指精神集中,心不旁骛的神态
典故:语出汉·贾谊《新书·数宁》:“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势,何以异此?”传说南朝梁江淹夜梦郭璞索还五色笔,尔后为诗遂无佳句。后以之比喻才思减退。
王闿运《桂阳陈侍郎行状》:“众如言,夜径入山寺,明先唯与徒党十数人居,束手就禽。”
注释:腰中挂着金印,身上穿着紫袍。指做了大官。指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典故: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荀鹤》:“如周朴者,抒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雕琢,故诗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同“邯郸学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