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同文共轨
拼音:tóng wén gòng guǐ
解释: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计:计策,计谋;安:怎么,怎样。如何制定计谋呢?。
出处:唐·杜甫《登充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例句:
出自: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注释: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略语。举:全,皆;举世:全世界。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
典故:宋·陈师道《〈寇参军集〉序》:“张、李氏之墨,吴、唐、蜀、闽、两越之纸,端溪、歙穴之砚,鼠须栗尾狸毫兔颖之笔,所谓文房四物,山藏海蓄,极天下之选。”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挽:拉。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宋·苏舜钦《杜公谢官表》:“尘污近辅,贻诮多方,绩效不扬,讥议上彻。”
注释:颠:晃动;簸:摇荡。点头晃脑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典故:宋·戴埴《鼠璞·桂玉》:“马存字长游,谓子游京师,薪如束桂,米如裹玉,世以桂玉之地为京师。”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西汉·戴圣《礼记·投壶》:“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
注释:指依附随顺以取悦于人。居:音“积”,语助词,同“乎”;诸:语助词。指光阴的流逝。
典故:《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比喻高妙的用兵谋略。
《战国策·秦策一》:“山东之国,从风而服。”
注释:碌碌:平庸的样子。指才能平庸韦:熟皮叫韦,生皮称革。熟皮作裤子,粗布作被。形容生活很节俭。
典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气酷热。
《晋书·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注释:中正:正直。端庄正直,不存私心破罐子:比喻坏了贞操的女人或名声不好的人。比喻已经弄坏了的事就干脆不顾
典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忠果正直,心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如仇。”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