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治国齐家
拼音:zhì guó qí jiā
解释: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共同承担忧患。
出处: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36回:“妾伏念先皇帝顷在并汾,适逢屯难,危同累卵,急若倒悬,智勇俱穷,朝夕不保。”
例句:
出自:
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一》:“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注释: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指争讼之事。
典故:唐·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深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周书·李远传》:“古人有言:‘不入兽穴,安得兽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
注释: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指飞翔的样子。
典故:《南史·鲁悉达传》:“悉达虽仗义任侠,不以富贵骄人。”论:评论,衡量。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着那俊才郎倒戈甲,抱头缩项。”
注释:比喻剧烈的社会运动。勃然:突然;悦:喜悦,高兴。形容突然变脸不高兴
典故:《孔子家语·困誓》:“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于东郭门外。或人谓子贡日:‘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孝经援神契》:“孔子海口含泽。”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除是至亲骨肉,缓和疼痛日在面前的,用意体察,才看得出来。”
注释:指有大才干的人。同“大才槃槃”。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典故: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钱财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烦。同“树大招风”。
《旧唐书·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注释: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嫩:娇嫩。指年轻妇女
典故:东汉·班固《汉书·韩信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禽矣。”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