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让再让三
拼音:ràng zài ràng sān
解释:抓辫子。比喻抓住对方的短处、缺点作为把柄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出处:宋·朱熹《近思录·政事》:“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例句:
出自:
元·费唐臣《贬黄州》第四折:“下官苏轼,自被谗谮,远贬遐荒,谁想得复天日,我想升沉荣辱,好无定啊!”
注释:比喻夫妻失散、离异。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典故:唐·罗隐《题润州妙善前石羊》诗:“还有市薼沽酒客,雀喧鸠聚话蹄涔。”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这八句诗题着炎天暑月,那公子王孙在凉亭上水阁中浸着浮瓜沉李,调冰雪藉避暑,尚兀自嫌热。”
注释:比喻两者相争,第三者得利。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典故:《南史·檀道济传》:“乃坏汝万里长城。”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
《文选·解尚书表》:“是以僶俛从事,自同全人。”
注释:皇天:上天;辅:辅助。老天爷公正无私,总帮助有德行的人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典故:明·无名氏《紫微宫》第二折:“瑶池内瑞彩祥云尽笼罩,总堪描。”比喻才学浅陋。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1回:“村庄本不甚大,三百名官兵……团圆周匝,围得风丝不透。”
注释:分成派别,招引同类。指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典故: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指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
明·汤显祖《南柯记·录摄》:“日高三丈,还不见六房站班,可恶可恶!”
注释:从古代到现代表示比得上,丝毫不差。
典故: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43回:“这等人如何能够相与,怪不得帝君要召回令师兄,正是大有见地。”祥:吉祥。形容吉祥高照,运气好,有福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