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蠡酌管窥
拼音:lǐ zhuó guǎn kuī
解释:知晓文字。左边看看,右边看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坐山看虎斗’,‘借刀杀人’……都是全桂子的本事。”
例句:
出自:
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注释:至:极。小到极点,内无余隙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典故:《后汉书·李固传》:“固独粉饰貌,搔头弄姿。”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唐·房千里《寄妾赵氏》诗:“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
注释:指被杀。瑞:吉祥。天上的云气呈现吉祥的征兆
典故:梁启超《新民说》:“其祈焉则必收视返听,清其心以对越于神明。”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晋 陶潜《时运 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
注释:比喻十分难受怪异荒诞,不合常理。
典故: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左传·成公十年》:“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注释:指伤害身体。比喻事物四处分散或四散消失。
典故:宗璞《东藏记》第三章:“米太太的中国话怪腔怪调。”比喻善于花言巧语、搬弄是非
《左传·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注释:古:古人,古代;徒:同类人。同古人做朋友。借古讽今或推崇古人旧时迷信认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却不能泄漏。也指涉及机密的事,不到时候不能预先透露。
典故:《清史稿·刑法志一》;“强盗分别法无可贷、情有可原,歼渠魁、赦胁从之义也。”本为推崇佛陀之辞,后用以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