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天倍情

成语:遁天倍情

拼音:dùn tiān bèi qíng

解释: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道家语。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5回:“争奈宋江出身微贱,郓城小吏,犯罪在逃,权居梁山水泊,避难逃灾。”


例句:

出自:

泥车瓦狗

唐·柳宗元《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挥霍旁午。”宋·苏轼《将之湖州》诗:“吴儿鲙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

注释:芒刺:细刺。象有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馈:吃饭。吃饭睡觉都不得安宁。形容心事重重

典故:春秋·楚·李耳《老子》:“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堪:能,可以。可以感到或给予一些安慰。

文修武备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轶闻·〈盾鼻随闻录〉当毁》:“[汪堃所著《盾鼻随闻录》对]何氏自文安公凌汉以下,并逮其家妇孺,无不痛诬丑诋,至令人不忍观。”

注释:指银钱随手来随手去,留不住。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典故: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那安卿说到此处,好如万箭钻心,长号数声而绝。”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诈痴不颠

《清史稿·朱琦传》:“一旦遇大利害,抢攘无措,钳口挢舌而莫敢言。”

注释: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常:时常;备:防备,准备;懈:懈怠,放松。时刻准备着,毫不忪懈。

典故:《三国志·魏书·袁张涼国田王邴管传》:“[胡]昭乃转居浑山中,躬耕乐道,以以经籍自娱。”机:指心思;策:计策。神妙莫测的计策

回嗔作喜

《镜花缘》第九二回:“及至利到跟前,就把‘害’字忘了,所谓‘利令志惛’能不浩叹!”

注释: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比喻男女私情的约会。

典故:清·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同“贼头鼠脑”。

束缊还妇

南朝·宋·范晔《宦者传论》:“虽袁绍龚行,芟夷余,然以暴易乱,亦何云及。”

注释:形容悲伤怨恨。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同“以汤止沸”。

典故: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怨:仇恨;德:恩惠。用怨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