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闭口不谈
拼音:bì kǒu bù tán
解释: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四回:“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一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
例句:
出自:
《战国策·齐策六》:“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践尧也,狗固吠其主也。”
注释:剥:六十四卦之一,指伤害;床:卧具。损害到肌肤。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巷:胡同。指四处的街坊居民
典故:战国·尉缭《尉缭子·兵教下》:“兵有五致:为将忘家,逾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一个波浪还没形成,另一个波浪又起来了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那白长吉昔日把遐叔何等奚落,及至中了,却又老着脸皮,备了厚礼也来称贺。”
注释:尽情诬蔑,用很难听的话毁谤。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
典故:王丞相嗜谐谑。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 宋·刘攽《中山诗话》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注释: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夺锦:夺锦袍。争夺锦袍的才华。形容才华超群,后来居上
典故: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是个不中用的货,又不会种田,又不会作生意,坐吃山崩,把些田地都弄得精光。”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数里论黄雌陆贾,说长话短女随何。”
注释: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犹循规蹈矩。指举止合乎法度。
典故: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它将更厉害地进行其‘以华制华’的政治进攻和‘以战养战’的经济侵略。”蠹:蛀虫;剖:破开;虻:蚊虫。蛀虫能毁坏梁柱,蚊虻可以赶走牛羊。比喻忽视微小的有害因素就会产生大的祸患
《左传·僖公九年》:“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长亦不改,不识其他。”
注释:离开家乡到外地。甘:甜。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典故:宋·范成大《玉楼春》词:“蓝桥仙路不崎岖,醉舞狂歌容倦客。”涂:泥淖;炭:炭火。万民如同陷入泥淖坠入火海一般。形容广大百姓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