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恤近忽远
拼音:xù jìn hū yuǎn
解释:令:召。早上被征召,晚上就隐退。形容甘于隐居避世做事马马虎虎应付一下,塞责了事。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6回:“你会唱的甚么好成样的套数儿,左右是几句,东沟窝,西沟灞,油嘴狗舌,不上纸笔的。”
例句:
出自: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58章:“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注释:骚人: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的作者为骚人。墨客:文人。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牖:窗子;枢:门的转轴。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
典故:宋·苏舜钦《与欧阳公书》:“辇毂之下尚尔,远民冤滥,孰肯更为辨之!”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馁:饿。若敖氏的鬼受饿了。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宋·晁补之《鹧鸪天》词:“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自多愁。”
注释:指水陆所产的美味食物。就是你说出的话内容使人很惊讶,别人未曾想到
典故:清·袁枚《黄生借书说》:“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比喻遇受阻碍或遭到拒绝。也指事情行不通或达不到目的。
唐·刘肃《大唐新语》:“词理纵横,文笔灿烂,手不停缀,落纸如飞。”
注释: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指福禄富贵渺小而短暂。
典故: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金山颖:‘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颖曰:‘自作自受。’”狗在主人面前摇尾乞怜。形容对人逢迎献媚的丑态。
《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释: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指为女择婿。
典故: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所以高不辏,低不就,那些做媒的,见这两个老人家难理会,也有好些不耐烦,所以亲事越迟了。”指以力气相斗。
宋·王銍《默记》卷上:“晋公候于阁门,见其甚久。则顿足捩耳云:‘无及矣。’”
注释: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傅粉:抹粉。原指何晏脸色白净,如同擦了粉一般。后指美男子
典故: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今鸿篇巨制,照耀寰区。”内心活动不在脸上流露,以防别人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