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耳熟能详
拼音:ěr shú néng xiáng
解释: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赏心:心情欢畅。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
出处:《晋书·吕纂传》:“宜缮甲养锐,劝课农殖,待可乘之机,然后一举荡灭。”
例句:
出自:
《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注释:申:至;夕:夜。自夜到晨,从晨到夜指心情急切的样子。
典故: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卷:“自是朝政反复,国是日非,卒至夷虏之祸。”移动船身靠岸。比喻自己顺势主动解决问题
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注释:绿叶茂盛,红花凋谢。形容暮春景色忧愁气愤得病了。形容极其忧愤。
典故:语本《礼记·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茅茨:茅屋;翦:修饰;采椽:枥木或柞木椽子;斫:砍削。用茅草覆盖屋顶,屋顶的椽子也未加砍削。形容生活简陋俭朴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嫌我不好,谁叫你们瞎了眼,三求四告的,跑了我们家做甚么去了?”
注释:当面赞成,背后反对。①指命运先凶后吉。②指文章或著作结尾比开头精彩。
典故: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胸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穷得连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同“贫无立锥”。
宋·李纲《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近君子而远小人,虽不亲细务,大功可成;不然,虽衡石程书,卫士传餐,亦无益也。”
注释:提纲挈领。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典故:明·周辑《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巡海夜叉道:’你那里得这几件物事,在此兴妖作怪!”枉:曲;矢:箭;哨:不正;壶:古代投矢娱乐所用的器具。弯的箭,歪的壶。比喻不精致的器物,为主人自谦之辞。
元·王吉昌《行香子·木金间隔》:“杳冥时,踪迹难寻,无中显有,透古通今。”
注释: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指才德超出常人,与众不同籁:声响;韵:和谐的声音,韵律。指天然之音自成韵律
典故:《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比喻顺便帮助别人不必有任何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