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拼音:zì wǒ dé zhī,zì wǒ shī zhī
解释:比喻恩德极为深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的形象。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原从行,卒。”裴松之注引《邴原别传》:“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
例句:
出自:
唐·皇甫湜《〈顾况集〉序》:“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
注释:竭:使……干涸;渔:打鱼。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后亦用于兄弟间。
典故: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见国色天香?”擢:拔。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明史·杨守随传》:“天下嗷嗷,莫措手足。”
注释: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同“半涂而废”。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形容很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典故:南朝·梁·简文帝《悔赋》:“铺究前史,吊古伤今。”指到处恳求请托。
明·周朝俊《红梅记·夜走》:“鞋弓袜小行不便,却如何跋涉颠连?”
注释: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弹拨吹奏乐器无物:不存在东西,空洞。言论空洞而无实际内容。
典故: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局:弯腰;蹐: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注释:比喻不肯主动地谈问题,挤一点说一点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
典故: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博善化之虚名,溃败决裂乃至此。养痈贻患,我之谓也夫!”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施德垂赏以招致之,此必携幼扶老以旧圣德。”
注释:从上到下屡次出现。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摘句图》:“予讀 施愚山 侍讀五言詩,愛其温柔敦厚,一唱三歎,有風人之旨。其章法之妙,如天衣無縫……至於清詞麗句,疊見層出。”
典故: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0回:“那吴典恩慌的磕头如捣蒜。”达观:旧指一切听其自然,也指看得开。知命:旧指知天命,想念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安排,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