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悬旌万里
拼音:xuán jīng wàn lǐ
解释:习:习惯;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是”的意思。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纪极:终极,限度。原形容贪得无厌。亦表示极多。
出处:语出西晋陆机《遂志赋序》:"昔崔篆作诗,以明道述志,而冯衍又作《显志赋》......衍抑扬顿挫,怨之徒也。"
例句:
出自:
《左传·昭公十二年》:“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注释:本是象棋术语。后比喻丢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当:遮挡,阻挡。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典故: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唐·柳宗元《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形容原先预料的准确。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雀汾》:“良久,妓女十余,排大门而入,轻绡翠翘,艳色绝世。”
注释:指遇事雷厉风行。不受限制和约束,不守纪律
典故: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姚司马者,寄居汾州……经年,二女精神恍惚,夜常明灯挫针,染蓝涅皂,未尝暂息,然莫见其所取也。”僿,粗鄙。粗鄙没有文化。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注释:仰:仰面朝天;合:弯身俯地。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形容大笑的样子净洁身心,清除杂念。
典故:汉·扬雄《法官·渊骞》:“不夷不惠,可否之间也。”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也指一种肴馔名。同“砲凤烹龙”。
唐·刘希夷《公子行》:“百年同谢西山日,千秋万古北邙尘。”
注释: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比喻侵略成性的国家
典故: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未必不如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宋·陆游《陈长翁文集序》:“得志者司诏令,重金石;流落不偶者,娱忧纾愤,发为诗骚。”
注释: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典故: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校定楚辞序》:“故分章办事,以其所对,别附于问,庶几览者莹然,知子厚之文不苟为艰深也。”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上》:“为文而晦涩若此,其湮弗没传也。”迷信的说法,指尘世平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