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乐嗟苦咄
拼音:lè jiē kǔ duō
解释:比喻力不胜任。 汉 焦赣 《易林·复之萃》:“蜱蜉戴盆,不能上山。”蜱,一本作“ 蚍 ”。隅:墙角;泣:哭。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形容孤独,伤感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例句:
出自:
《周礼夏官大司马》:“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郑玄注:“负,犹恃也,固,险可依以固者也;不服,不事大也。”
注释:正轨:1.犹正规,正常的法度。 2.正道;正当的途径。意思是步步进入正当的道路,指改邪归正。查究起来,没有确实的根据或证据。
典故:战国·宋·庄周《庄子·应帝王》:“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是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垒块:积砌成堆的土块。比喻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人家并没有威逼他,是他自寻短见。”
注释: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形容醉得厉害。
典故: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感触》诗:“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注释:极短暂的时间内。信:听凭,随意;信手: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
典故:宋·胡铨《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雠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参天:高耸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
清·郑燮《郑板桥集·家书·淮安舟中寄舍弟墨》:“愚兄平生漫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未尝不啧啧称道。”
注释:形容说话做事干脆、利索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功活动。
典故:汉·焦赣《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心中拂郁,去灾患生,莫所告冤。”指辜负众人的期望。
宋·方岳《送史子贯归觐且迎妇也》诗:“久住西湖梦亦佳,鹭朋鸥侣自烟沙。”
注释:指伺机钻营。好人、坏人难于分清。
典故:唐·骆宾王《帝京篇》:“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