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谀谄媚

成语:阿谀谄媚

拼音:ē yú chǎn mèi

解释:纤悉:细微详尽;遗:遗漏。一点都没有遗漏。很冷淡地放在一旁。形容毫不在意。

出处:宋·赵长卿《柳梢青》词:“甜言软语,长记那时,萧娘叮嘱。”


例句:

出自:

影单形只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注释:概:大略。所能见的只是一个梗概。指难以真正见到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

典故:凡人《开通学术议》:“程子以诸葛武侯有儒者气象,即牵引附会认为儒教,不斥其为刑名之学。”谊:交情。在钱财上互通有无、互相支援的交情

花天酒地

后操作司空,总朝政,问宗曰:‘可以交禾?’答曰:‘松柏之志犹存。’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

注释:涂炭:烂泥和炭火。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典故:《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弃:抛弃;恋:爱恋。抛弃旧的爱慕新的,指人喜新厌旧。

读书得间

唐·独孤及《仙掌铭并序》:“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注释:好:喜爱;深:深入。好学而心细,勤于思考。比喻心力并用看到东西就因想起它的主人而伤感动情。形容深切的怀念。睹:看见。

典故: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指见识短浅。

覆车之鉴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注释: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高兴显现在脸上。

典故: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黄河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忸忸怩怩

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

注释:比喻人没有能力或没有什么作为。犹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典故:《南史·王藻传》:“其人虽众,然皆患彰遐迩,事隔天朝,故吞言咽理,无敢论诉。”佛寺晨撞锺,暮击鼓以报时。同“朝钟暮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