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诳时惑众
拼音:kuáng shí huò zhòng
解释:杯子中的东西,指酒。趁空子,攻虚弱。
出处:汉·荀悦《汉纪》第28卷:“况郭解之论,以匹夫之细,窃生杀之权,罪已不容于诛矣。”
例句:
出自:
茅盾《蚀·追求》:“徐子材不厌求详地询问史循自杀的感觉,几次把龙飞的已经到了嘴唇边的话打了回去。”
注释:锋:刀尖;镝:箭头;锋镝:刀剑,指战争。比喻饱受战争的苦难比喻贪吃的人。
典故: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①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②比喻不露形迹。亦作“系风捕影”。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注释:比喻利欲之心。声音凄凉、容貌愁苦到了极点
典故: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次日便觉得有些鼻塞声重,胸闷头晕,恹恹的就成了一个外感内伤的病。”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原来为时尚早,吴家未曾开得大门。”
注释:干脆利落男女混杂的一群人
典故: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9回:“想是他的阴灵不散,你们到前厅烧张纸儿。”裂:分开;茅:草名,白茅。古代帝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
注释: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两者共同分享荣耀和耻辱。指关系十分密切
典故: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72回:“大家撒腿就跑,各奔东西。”
注释: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气味:比喻性格和志趣;投:投合。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典故: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微服:平常服装。指封建帝王或官吏穿平常服装秘密出行,探访民情或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