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万丈高楼从地起
拼音:wàn zhàng gāo lóu cóng dì qǐ
解释:指谦卑恭顺的样子。指死亡。常含幽默诙谐意味。
出处:清·龚自珍《正魏译》:“梵册贝叶,以意增损,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译者从而受之。”
例句:
出自:
《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注释:从下到上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典故: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七:“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衷心劝告,‘勿谓言之不预也’。”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楚辞·九章·怀沙》:“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王逸注:“言人刓削方木,欲以为圜,……以言谗人谮逐放己,欲使改行。”圜,同“圆”。
注释:比喻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顾一切。为称颂人德行高洁之词。
典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迷的将言语摧残。”慷慨:情绪激动,充满正气;陈:陈述;词:言词。指意气激昂地陈述自己的见解。
清·曾国藩《送妹夫王五归》诗之四:“织屦辟纑终古事,牛衣岁月即羲皇。”
注释:犹言进退无路。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谦卑:谦虚;牧:养。谦虚谨慎,修身养性
典故:《文子·上德》:“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向壁:对着墙壁。即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不根据事实而凭空捏造。
参见“东西南北人”。
注释:掠:掠夺,夺取;斡:旋转。比喻极其残酷地盘剥、搜刮犹谈吐。
典故: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二十七回:“边远地方,无不来进贡奇珍异玩,名马美姬,尽将来进献。”逆:违背。脱离叛逆者,效法忠于国家的人
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颖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后汉书·祢衡传》
注释:楚囚:原指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后泛指处于困境,无计可施的人。比喻在情况困难、无法可想时相对发愁。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典故:《诗·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浪迹山野乡间,四处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