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座上客
拼音:zuò shàng kè
解释: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本义是举起马鞭驱赶马儿,驱马快速前行。引申义是比喻做好充分准备,快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吴王濞列传》:“语有云之,‘狧糠及米。’”
例句:
出自:
老舍《四世同堂》:“冠先生拿腔作调的说:‘请太太不要发脾气!’说罢,戴起帽子,懒洋洋的走出去。”
注释:从我手里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里失去。比喻兴败无常或得失相抵粗:粗蔬。指做事马虎,不细心。
典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卜:占卜。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
柳亚子《长松山房歌》:“放毫谁写长松图?须眉巾帼南海何。”
注释:卒:兵;走卒。旧指在车马前头供使唤奔走的人。现多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比喻诗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陈出新。
典故: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后来妙玉观棋听琴,走火入魔;宝玉抛了通灵玉,着了红袈裟,回头是岸。”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所以他们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
注释: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拥戴人民军队,优待革命军人的家属
典故:《隋书·李文博传》:“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指化妆打扮。今亦用于形容掩饰、遮盖。同“搽脂抹粉”。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语堂为提倡语录体,在此几成众矢之的。”
注释:比喻没有依靠,处境艰难的人犹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典故: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还在半个月前,张腊月隐隐听说,南二社有个吴淑兰的妇女队长,在不声不吭地跟她暗赛。”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李太原喘喘余息,犹气吞宇宙,可诟骂之。”
注释:比喻给对方的报答。磨刀拔剑。指以武力反抗。
典故:清·柯悟迟《漏网喁鱼集·咸丰六年》:“初八日,得大雨四五寸,河水深一尺,蝗仍连山排海而来,不知内地受伤否?”指处世迟疑,没有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