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丢心落肠
拼音:diū xīn luò cháng
解释:守住残缺的东西不放。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亦作“守阙抱残”。髯:颊旁的胡须。眉毛扬起,髯须舞动。神情激动兴奋的样子
出处:《庄子·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例句:
出自: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严蕊]乃是个绝色的女子。一应琴棋书画,歌舞管弦之类,无所不通……所以人见了的,没一个不失魂荡魄在他身上。”
注释: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头打破了,血流满面。多用来形容惨败。
典故:《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韩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赵愚丞相,罢黜道学诸臣,轻开边衅,辱国殃民。”分解:叙述。宋元以来章回小说结束语
《孟子·滕文公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注释: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掩:掩袭;备:防备。称乘敌方毫无防备时进行突袭。
典故:宋·朱熹《少帅魏国张公行状下》:“彼或内变既平,指瑕造隙,肆无厌之欲,发难从之请,其将何词以对?”很容易就能得到。同“唾手可得”。
《礼记·中庸》:“体群臣也。”朱熹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注释:隋:古国名。比喻珍贵的物品。指熬夜。
典故:《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唐·冯贽《云仙杂记》有“唾地成文”一目,赞李贺云:“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注释:意气:志趣性格;投: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若敖氏的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典故:《南齐书·张瓌传》:“瓌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利用机会施行计谋。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阶下升衙鼓,唬得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
注释:用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国殄民”。
典故:《慈溪太后演义》第13回:“看似新机勃发,政局昌明,其实是徒袭皮毛,未得精髓,羊质虎形,济什么事?”等因:旧公文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重心所在的下文。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