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注玄尚白
拼音:zhù xuán shàng bái
解释:不近人情,不讲道理。寐:睡着。形容因心中有事,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
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例句:
出自:
《晋书·谢安传》:“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
注释:指宰杀牲畜。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典故: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
萧乾《落日》:“好容易有这么个半工半读的地方,你怎么一来就没长性——”
注释:乱:扰乱。指故意去迷惑人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同“身败名裂”。
典故: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叶天士遗事》:“生平不事著述,今惟存《临证指南医案》十卷,亦其门人取其方药治验,分门别类,集为一书。”形容岁月流逝。同“日往月来”。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注释: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只:一个。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典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李昌《回忆民先队》:“国民党部队的溃兵游勇,带枪到处抢劫肇事,很影响群众的抗日情绪。”
注释:付:给;之:它;炬:火把。一把火给烧了。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同“疾言遽色”。
典故:《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本指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同“局高天,蹐厚地”。
明·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登坛口授》:“何谓‘马上房子’?只是眼前奉承过去,心中已不然其言。”
注释: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找不到门径;无法办到。同“其道亡繇”。
典故:宋·陈亮《酌古论·先主》:“当理而后进,审势而后动,有所不为,为无不成,是以英雄之主常无敌于天下。”演:表演。表演古代的故事劝诫今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