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窥伺效慕
拼音:kuī sì xiào mù
解释: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民心。绘:描摹,形容。指先有白色底子才可彩绘。比喻行事开始简单,然后逐步深入
出处:严复《救亡决论》:“况夫益之以保举,加之以捐班,决疣溃痈,靡知所届。”
例句:
出自: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阶下升衙鼓,唬得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
注释:犹言谁对谁错。谈论得极其生动而又风趣。
典故:《六韬·武韬·发启》:“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指做事匆促忙碌
《韩诗外传》第八卷:“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文身剪发而后处焉。”
注释:指挥不开,耍弄不了。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同“沐雨栉风”。
典故:《南史·梁纪下·敬帝》:“高祖固天攸纵,聪明稽古,道亚生知,学为博物,允文允武,多艺多才。”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东坡倅杭,不胜杯酌……疲于应接,乃号杭倅为酒食地狱。”
注释: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典故:《太平天国·天条书》:“世间享福尽由天,颂德歌功理固然。”聱牙:不顺口;佶屈: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注释:学业:学问。学问有所成就比喻招摇撞骗。
典故: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二卷:“《五代史》:‘黄……。’则典册高文亦用之矣。”张:铺张,夸大。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注释:根据形势顺便达到目的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典故:《左传·文公十二年》:“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比喻话多而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