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行不知往
拼音:xíng bù zhī wǎng
解释:旧时比喻地方官廉明公正。串通一气,异口同声
出处:虎首痒,则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贤弈编》
例句:
出自:
《新唐书·张玄素传》:“周公资圣人,而握沐吐餐,下白屋,况下周公之人哉!”
注释:焚妻灭子。指毁弃家室。修饰琢磨文章的细节。
典故:《后汉书·郑玄传》:“又南山四皓有园公、夏黄公,潜光隐耀,世嘉其高,皆悉称公。”比喻招来坏人。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注释:比喻势力愈来愈小。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典故:《旧五代史·明宗纪十》:“濮州进重修河堤图,沿河地名,历历可数。”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专权擅势,大作威福,纵姿不制,无所畏忌,为海内患害。 汉·班固《汉书·王尊传》
注释:丘:土山;壑:山沟。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典故:明·梁辰鱼《醉太平·暮愁闺怨》套曲:“海盟山咒,都随一江逝水东流。”时:时运,时机;乖:不顺利;蹇:一足偏废,引伸为不顺利。时运不好,命运不佳。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23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注释:吹着篪讨吃的。指在街头行乞。篪:古代的一种音乐,象笛子,有八孔。指错误长久沿袭,已成习惯。贯,通“惯”。
典故: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凡所论著,皆研幾析理,弘雅夷远。”不完善的地方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如今进来了,老姑嫂两个照看得谨谨慎慎,一根草也不许人动。”
注释: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务:事物;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典故: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俺张孔目怎肯缘木求鱼。”智慧和能力都已用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