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惶惶不可终日
拼音: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解释: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木雁:比喻有才与无才。指有才与无才之间。比喻才能或学问处于中间水平,能保全自己,远避祸害。
出处:《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例句:
出自:
《晋书·张轨传》:“所以讨逆除暴,成功济务,宁宗庙社稷,致天下之福,不可废也。”
注释:指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鹧鸪的叫声。
典故: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左道旁门乱似麻,只因昏主起波查。”观:看。看过大海再看江河就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比喻见过大世面的人眼界高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
注释: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①形容仇恨之深。②借指勇武的行为或精神。
典故: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这位单道台办事一向是面面俱到,不肯落一点褒贬的。”比喻太平无事。
宋·周密《齐东野语·道学》:“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徂源,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家者。”
注释: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因:顺着。顺着风势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常用作谦词。
典故:《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山在呼叫,海在咆啸。形容气势盛大。也形容极为恶劣的自然境况。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落得永远快活,且又不担干系,岂非一举两便!”
注释: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指深更半夜。
典故: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大抵青天碧海,不少峨眉见嫉之伤;谁知白袷蓝衫,亦多鼠思难言之痛。”指相互推委,逃避责任。
张恨水《夜深沉》第15回:“她要是不睬你,你恼她,她下不了台。”
注释:酝藉:宽和有涵容。形容人的风度潇洒温文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典故:《明史·职官志》:“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形容彼此毫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