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矜贫恤独
拼音:jīn pín xù dú
解释: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出处: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例句:
出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晋书·王导传》:“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注释:盈:满;虚:空虚。早上充盈,晚上空虚。形容对人忽冷忽热,反复无常。乾乾,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日乾夕惕”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语出《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明 李贽 《代深有告文》:“夫出家修行者,必日乾而夕惕。”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良由大政親裁,日乾夕惕。”
典故:《尚书·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郦寄出卖朋友。
《周书·陆腾传》:“必望临机制变,未敢顶陈。”
注释:垂:低下;帖:同“贴”,顺从,服帖。形容非常驯服恭顺的样子璺: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比喻追根究底; 见“ 打破沙鍋璺到底 ”
典故:朱自清《三家书店》:“剑桥是第一把手。”没有比得上。
《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载:刺虎,战国时,陈畛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齐楚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持鹬,用“鹬蚌相持”之典。
注释:鸾凤非竹实不食,非悟桐不栖。比喻高位或帝位。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
典故:清·钱谦益《和州鲁氏先茔神道碑铭》:“焚枯食淡,斋厨萧然。”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2回:“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恐虚费词说。”
注释:投:扔。指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全部家产都被弄光了。同“破家败产”。
典故: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这老头儿这才叫个‘问官答花,驴唇不对马嘴’。这与我的心事有什么相干?”指能洞察一切,犹如明镜在胸。
《周易·丰》:“丰亨,王假之。”《周易·豫》:“豫大有得,志大行也。”《朱子语类》:“宣政间有以夸侈为言者,小人却云当丰亨豫大之时,须是恁地侈泰方得,所以一面放肆,如何得不乱。”
注释:研究精微的事理,静心思考卖咸鱼的店铺。鱼常腐臭,因以喻恶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亦作“鲍鱼之次”。
典故: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生捧书悲咽,情不自堪。”指柔弱、颓靡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