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空依傍
拼音:yī kōng yī bàng
解释:周:齐备。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三、四:表示杂乱。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例句:
出自:
宋·朱熹《已酉拟上封事》:“妒贤嫉能,御下蔽上,而不忧其有害于圣政也。”
注释:隐匿音信踪迹。指不被人所见闻。枯:枯竭。形容人十分饥渴
典故: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胜衣,故憨憨的只管贪看。”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注释:指对已判死刑的重犯不待秋后而立即执行。封建时代处决死囚多在秋后,但案情重大者可立即处决,故谓。逐日:追逐太阳;追风:追赶风。形容马跑得极快。
典故: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李昌叫你写,就是说你行,叫你拿主张。你怕三怕四干什么。”比喻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
《中国现在记》楔子:“你我今生之时,处今之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立苍茫,怆然泪下。”
注释:文章和经世济民之才。比喻淡雅、飘逸的容貌。
典故: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致思》:“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怒气冲上天空。形容愤怒到极点。
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李参戎带著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便大张旗鼓,排齐队伍,浩浩荡荡的向前进发。”
注释:犹亡不旋踵。形容时间极短。移动山岳,使大海干竭。比喻力量巨大。
典故: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我待和他计较来,与这厮争甚么闲是闲非。”旷:耽搁荒废。指时间拖得很久。
汉·焦赣《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心中拂郁,去灾患生,莫所告冤。”
注释:囊橐:口袋。形容缺乏财物,没有什么积蓄指惨败而死伤严重的景象。
典故:明·沈受先《三元记·招婿》:“状元乃天禄石渠之贵客,小姐是瑶台阆苑之神仙。”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