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燕巢幕上
拼音:yàn cháo mù shàng
解释: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济:渡水。大家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出处:《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例句:
出自:
茅盾《疲倦》:“剩下来还有什么呢?只觉得前途渺茫而已。”
注释:〈方〉也称和稀泥,比喻无原则地调解或折中。浅见:肤浅的见解;寡闻:听到的很少。形容见闻不广,所知不多。
典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径望兖州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无事退回,我自养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钱还府,也是我出。”指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 :“咱们从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注释: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损失箭和箭头。比喻军事上的细微损失。
典故:唐·马周《请崇节俭及制诸王疏》:“语曰:‘贫不学俭,富不学奢’,言自然也。”指先人留下的德泽和功业。
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他却忘其所以,大权独揽,只弄些小聪明,闹些空意气。”
注释:形容人多口杂。同“七嘴八舌”。三三五五聚在一起。
典故:《十月》1981年第1期:“‘你知道我们两个之间的关系吗?’我眉毛一扬,故作玄虚地问她。”比喻男子徒有其表。也用来形容男子的美貌。
元·侯善渊《沁园春》词:“善惠谦柔,济苦怜贫,随方就圆。”
注释:解:消除,排解;怨:怨恨,怨仇。指饮酒言欢,消解仇怨。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典故:《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见“ 銅筋鐵骨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
注释:关闭门窗,堵塞洞穴。多谓防备之严。指文武并用
典故:元·刘一清《钱塘遗事·雪词》:“贾相国当国,陈藏一作《雪词》讥之,词曰:‘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谩天谩地。’”含:衔在嘴里。明珠出于水泽,则人人都会取来衔在嘴里。比喻君权旁落,则人人都要谋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