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私心妄念
拼音:sī xīn wàng niàn
解释: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捣鬼,无中生有的挑拨。
出处:《南史·蔡景历传》:“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辞义感激,事皆称旨。”
例句:
出自:
《诗经·小雅·巷伯》:“萋兮菲兮,成是贝锦。”
注释:周围都是图书。指嗜书好学。也指一种有插图的读物。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典故:元·王逢《奉寄兀颜子忠廉使》诗:“君侯素是骨鲠臣,麟角凤毛为世珍。”“绝妙”二字的隐语。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虑巫山之失火,恐芝艾之并焚耳。”
注释:犹无妄之灾。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典故:明·沈采《千金记·游仙》:“当初一个布衣人,到如今功就名成,加封匪轻。”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同“延颈企踵”。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四十九:“政如义理,只理会得三二分,便道只恁地得了,却不知前面撞头搕脑。”
注释:指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指人头脑不清醒。
典故:汉·贾谊《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帮助别人去作害人的事。
《后西游记》第十回:“远行无急步。此去灵山,路程遥远,老师忙也不在一时。”
注释: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搴:拔取;馘:割敌人的左耳。拔取敌人的旗帜,斩杀敌人的将士。形容勇猛善战
典故:《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汉书·外戚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茂:繁茂。根扎得深,叶子就茂盛。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
《明史·桑乔等传赞》:“言者踵至,斥逐罪死,甘之若饴,而不能得君心一悟。”
注释:短命早死,要命。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典故: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緑lù)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 唐 李涉 《井栏砂宿遇夜客》诗:“暮雨瀟瀟江上村,緑林豪客夜知聞。” 陶成章 《浙案纪略》上卷第二章第二节:“ 台州府 之風氣,其强悍爲 浙江 冠,然多緑林豪客,而鮮有大部之會黨。”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是啦,那并不是普通的绿林豪客,而且,那里面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有番兵、有 蒙古 兵、也还有色目人。”参见“ 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