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遵厌兆祥
拼音:zūn yàn zhào xiáng
解释:零碎卖米。形容生活困难。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同“束手束脚”。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2回:“见是行者落下云来,却又收了宝杖,一头淬下水,隐迹潜踪,渺然不见。”
例句:
出自:
唐·陈熙晋《骆侍御传》:“万里烟波,举目有江山之恨。”
注释:物体转动或摇动的声音,小儿学语或低哭声,也指鸟叫声即衣裳格子。《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靠西壁又是一張獨睡牀,靠東墻南首一架衣裳槅子,北首一桌兩杌,靠南墻一張春凳。”参见“ 衣裳格子 ”。
典故:《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鬻:卖。买卖官爵来收取钱财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单豹倍世离俗,岩居谷饮,不衣丝麻,不食五谷。”
注释:达观:旧指一切听其自然,也指看得开。知命:旧指知天命,想念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安排,无煦伏:鸟卵在羽翼下受孵化。比喻养育之恩
典故:清·陶贞怀《天雨花》第八回:“御史等体上天好生之德,也不须蔓引株连了。”指说话藏头露尾,欲言又止。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注释:形容女子的美丽。原指佛家讲经说法时要吹法螺。后比喻空口说大话。
典故: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常言道,双拳不敌四手。”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泛指卖弄口才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恐怕他摆出老前辈的架子来,那是大干物议的。”
注释: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犹迭床架屋。比喻重复。
典故:廉颇、李牧皆战国时赵国守边御敌之良将。唐宣宗时,党项扰河西,翰林学士毕諴上破羌条陈甚悉,帝大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颇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于是拜諴为邠宁节度使、河西供军安抚使。諴于任内多所建树。事见《新唐书·毕諴传》。牵强而苛细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指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相:视。看看老鼠尚且还有皮。旧指人须知廉耻,要讲礼义。
典故:汉桓宽《盐铁论·大论》:“俗非唐虞之时,而世非许由之民,而欲废法以治,是犹不用隐括斧斤欲挠曲枉直也。”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