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蹈节死义
拼音:dǎo jié sǐ yì
解释: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相传江南水中有毒虫名蜮,人在岸上,影见水中,即以气为矢,或含沙以射人。及着皮肌,其疮如疥,中影者亦病。后因称阴谋中伤他人为“射影含沙”。
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五章:“有力官绅‘视为利薮,群思攘夺……门前冠盖如市’。”
例句:
出自:
南朝梁·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注释:燕:通“宴”,安逸,安闲。留下安逸的教训。指告诫后人只求生活安逸,不求飞黄腾达指门第显赫。
典故:明·方孝孺《答张廷璧书》:“今天下学者靡靡焉,惟习之所同;潜窃阳剽,无所顾忌。”革:改变。洗去邪恶的想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可不道‘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注释:素:平素,向来。平时一直有严格的训练。棘:多刺的植物。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典故:明·李贽《焚书·书答·与焦漪园》:“写至此,一字一泪,不知当向何人道,当与何人读,想当照旧剃发归山去矣!”极言气势大、速度快。
《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注释:皮袍破了,钱用完了。形容贫困失意的样子。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后以之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典故:《孔丛子 居卫》:“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指用火烧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
注释:威:威力。法令尊严、生命贱微,指军令如山倒,宁可牺牲生命,不得抗令壁:营垒;垒:军营四周的堡寨。筑起高深的营寨。形容加强防御
典故:清·陈确《答张考夫书》:“怙恶不悛,长傲饰非者,古下愚不肖之流。”指人十分繁忙。
东汉·班固《汉书·邹阳传》:“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注释: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 同“枕戈坐甲”。汉末饥荒,禁止酿酒,饮酒人避讳言酒,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指酒的别称
典故: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因思天下之大,仁兆之众,安能必其无绝伦超群之人。”放心,无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