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搔耳捶胸
拼音:sāo ěr chuí xiōng
解释:救治教化愚昧糊涂的人。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出处:明·焦竑《玉堂丛语·宠遇》:“平生诗文甚多,不能俯仰于人,故能不显云。”
例句:
出自: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泛指书信。用言语或行动为自己掩盖或辩解被人嘲笑的事。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嫖娼狎妓,寻欢作乐。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注释:比喻有珍贵之物而不知爱重。同“以玉抵鹊”。引:招来。利用风来吹火,使火越烧越旺。比喻从中煽动,挑起事端。
典故:宋·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形容心神荡漾,目光被吸引。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注释: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敝:破;驽马:劣马。破车劣马。比喻清廉俭朴
典故:宋·范仲淹《蒙以养正赋》:“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反所收视,养恬之义相应。”移:改变,变动。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这王珣踪迹无方,分明大海一针,何从捞摸。”
注释: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的事情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庇坏人坏事。
典故:清·洪昇《长生殿·献饭》:“不料姚、宋亡后,满朝臣宰,一味贪位取容。”表示自己处理事情极端公平。
金·元好问《晨起》诗:“多病所须惟药物,一钱不直是儒冠。”
注释: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举:行动。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
典故:《周易·系辞》:“知者观其蒃辞,则思过半矣。”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