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安常习故
拼音:ān cháng xí gù
解释:稳重而少言语。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唐初比偶……继以李杜代兴,杯酒论文,雅称同调,而李不袭杜,杜不谋李,未尝党同伐异,画疆墨守。”
例句:
出自: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他有了这个引子,就格外的打点,格外的应酬,不到半年便放了海关道,堂哉皇哉的带了家眷,出京赴任。”
注释:井:指井栏;垣:短墙。断了的井栏,倒塌的短墙。形容庭院破败的景象。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典故: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还有独自无力,四五个合做伙计,一人出名做官,其余坐地分赃。”摧:折,伤。心肝断裂剖开。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注释:形容内心正直、做事方正。后用以指对圣贤的思慕。
典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既能夺他们之权,生他们之利,岂不能行无为之治?”泛指生财致富之道。同“计然之策”。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千年辽鹤,望人民城郭以怆神;何处铜驼,向棘地荆天而长涕。”
注释:庞:脸盘;艾:美好。相貌奇特的人多福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典故:《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之、无: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
昨日仲将来,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 晋·赵岐《三辅决录》
注释:形容春日花木繁荣的景象。 宋 张孝祥 《满江红·思归寄柳州》词:“想一年好處,砌紅堆緑。”掇:拾取;菁:精华。撷:摘取。选取事物的精华。
典故: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梦入神仙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说那三寸金莲上那一双大红鞋,一看了便也要浑了。”
注释:指了却前缘,得到结果。旧有因果报应之说,指前有因缘则必有相对的后果。昧:欺瞒。极为诚实,不存有欺瞒之心
典故:《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