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成夕毁

成语:朝成夕毁

拼音:zhāo chéng xī huǐ

解释: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同“地动山摇”。泽:恩泽,德泽。德泽深远,恩情厚重

出处:元·范居中《秋思》:“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


例句:

出自:

一路顺风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注释:佛寺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扫除:消除,肃清。肃清坏人,安定社会。

典故:唐·刘禹锡《送别四十六首·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用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

米珠薪桂

《晋书·刘隗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注释: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扬起眉毛,瞪着眼睛。指善于作态。

典故:唐·厉霆《大有诗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比喻诚心待人,同甘共苦。

拨乱兴治

《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注释:相同的价值进行平等交易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典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9回:“王兄如将韵学赐教,小弟定赠美号,以为‘投桃之报’。”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一则一,二则二

明·李贽《续焚书·答骆副使》:“夫自用则不能容物,无用又不能理物,其得尔三载于滇中者,皆我公委曲成全之泽也。”

注释: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自谦道德修养不足,才能薄弱。

典故: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比喻极其富有。

浩然之气

《尚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注释:整:整顿,收拾。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典故:明·许自昌《水浒记·渔色》:“蒙尊嫂留小生进里面来坐,这个都是看宋公明的分上,屋乌推爱,一时相缱绻。”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